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2025年上海博1xbet物館有這些展覽、展品值得一看

发布时间:2025-01-09 22:15:55 浏览:

  市文化旅游局介紹,2025年,上海博物館在人民廣場館和東館將舉辦12個新展,在境外舉辦2個新展,以及延續展出的6個展覽,共將呈現20個特別展覽。這些特展覽貫通古今、融匯中西,多維度呈現了展現世界文明各個時期的藝術文化成就,多層次探討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賡續不斷的不朽傳承和交流,致力於為觀眾打造一場群星輝映之下盛況空前跨時空的曼妙之旅。詳見↓

  乙巳蛇年,鱗動春歸。在中國文化中,蛇被譽為“小龍”,是龍圖騰的原型之一。其無足而水陸暢行,冬眠或蛻皮后宛若新生,種種特質令古人敬畏並將其神化。上博一年一度的迎春特展,將首次在獨立展廳亮相。13件組古今中外的文物精品,來自雲南李家山青銅器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館藏,邀請見証靈蛇傳說在中華文明中的綿延與變遷,感受靈蛇文化跨越山海、連接各民族的精神共鳴。

  犀角是古老的工藝用材。中國的犀角雕刻至遲於漢代已經成熟,歷經唐宋的發展,在明清之際達到鼎盛。犀角雕刻藝術借鑒和融合了金、玉、漆、竹、木、牙雕的樣式或技藝,體現了手工藝傳統中“物盡其用、材盡其美、人盡其巧”的價值追求1xbet,不僅傳達著古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旨趣,也為今天的造物實踐提供了頗具價值的藝術參考。

  上海博物館是全球明清犀角器的重要公立收藏機構。本次展覽從館藏中遴選百余件犀角器珍品,並輔以與犀角雕刻藝術相關的其他文物,造型多樣、題材豐富,為觀眾多角度地呈現這一無比珍貴而又鮮為人知的傳統工藝門類。

  在上海博物館書畫收藏中,由菲律賓華裔企業家庄萬裡先生家族於2000年捐贈的“兩塗軒”書畫是尤為值得珍視的一部分。庄先生熱愛中國文化,感懷華夏文物流散海外,傾畢生搜求數百書畫珍品寶藏於“兩塗軒”。他志行高尚,不以其為一家之私藏,其哲嗣庄長江先生、女兒庄良有女士秉承父親心願,征得家族同意,遴選書畫精品233件,慨然捐贈上海博物館。

  “兩塗軒”珍藏書畫內容豐富,自宋至近現代,跨八百余年,涵蓋書畫史上主要的風格與流派,有宋人《秋山蕭寺圖卷》、明人《十八學士圖》四屏、林良《竹禽圖》、董其昌《手札九通卷》、齊白石《七冠報鳴圖》等書畫精品。適值上海博物館東館建成,位處人民廣場館的“兩塗軒”陳列室亦加以改建,經梳理研究,此次精選45件庄氏家捐贈書畫藏品展出,望為觀眾呈現一場精彩紛呈的展覽。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國家之一,漆器工藝隨著時間推移不斷進步,到了宋元時代更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雕漆、填漆、戧金、螺鈿等工藝共同構筑了一個絢麗彩色漆藝世界。為了讓觀眾了解璀璨的中國漆器文化,尤其是珍貴的宋元傳世珍品,上海博物館和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將於2025年秋季共同主辦展覽,展品總數近200件,匯聚了以東京國立博物館為主的日本多家著名收藏機構的中國漆器精品。

  展覽擬通過展示海外傳世的宋元明漆器精品,特別是宋元珍品,系統梳理中國漆器的藝術成就,進一步探究並向公眾和學界呈現中國漆器文化的歷史價值與精神內涵。

  中國扇面書畫藝術源遠流長,古往今來,眾多文人墨客於扇面之上揮洒書畫,為后世留下豐富的藝術珍品,也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內涵。上海博物館館藏書畫扇豐富,數量多達千余件/組,包含人物、山水、花鳥、書法等多種題材,形制上有扇頁和成扇等不同形式。

  本次歷代書畫扇展以時間為線索,遴選館藏宋、元、明、清及近現代不同時期名家精品書畫扇100件,其中不乏宋徽宗趙佶《草書七言詩二句》紈扇頁、元盛懋《秋江垂釣圖》紈扇頁、明姚綬《行書詩》扇頁、明唐寅《臨流倚樹圖》扇頁等鮮少亮相的名品。希望通過本次展覽,讓觀眾領略中國傳統扇面書畫藝術的魅力。

  “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暫得”一詞被大收藏家胡惠春先生用作自己收藏的堂名,表達了他每一次與心儀文物相遇的喜悅,展現了豁達的胸襟。胡惠春先生分別於1950年和1988年將珍藏的300多件珍貴陶瓷文物捐贈給上海博物館,此后,其后人又陸續將暫得樓舊藏珍品捐獻而出。

  暫得樓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陶瓷器數量可觀,質量尤精,時間跨度從晉唐到清末,尤以明清官窯瓷器為重,清代官窯瓷器中成對的珍品更是難得一見。1996年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開館之際,在二樓常設“暫得樓陶瓷館”展廳,以致敬胡惠春先生的慷慨捐贈。該展廳經短暫整改后,將於2025年10月以嶄新面貌重新開放,讓觀眾得以再次目睹這些至美佳作。

  20世紀於中國是波瀾壯闊的百年,社會風俗與服飾生活都開啟新紀元。時人為立於萬國競爭之世,服飾由繁瑣趨於簡便,傳統服裝雖退潮而去,人們在慕洋服之余仍未忘本心,在革新與復古的交織中,孕育出中西融匯、古韻新潮的經典國服款式——旗袍。

  上海繁華甲於全國,海派旗袍更是獨樹一幟,既承載國人自信,又博採世界精華,從上海走向世界,發展為獨立藝術與綜合文化。本次展覽將採用沉浸式展出,以張信哲先生的收國旗袍及貝聿銘之妹貝洽(Patricia Pei)女士捐贈旗袍為主要展品,從服裝時尚的角度,展現百年摩登生活,講述江南女性從古木青磚的往昔步入流光溢彩時代的故事,演繹海派旗袍如何歷經百年更迭,成為全球女性華服代表的歷程。

  竹林笑傲七賢事,青梅煮酒談笑間,玉人待月西廂下,蘇子赤壁泛歌船……家喻戶曉的中國古代傳奇故事不勝枚舉,志怪傳說、英雄演義、戲曲故事、文人佳話,定格於不同材質的文物之上,形成經典的圖像敘事傳統。這些引人入勝的傳奇故事與圖像,其誕生、流傳與演變,反映了不同時代的價值觀念、審美趣味、工藝技術與時風世俗﹔在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它們又碰撞出更豐富多彩的火花,在東亞乃至世界范圍內演繹出全新的靈感。

  本次展覽選取刻畫經典故事圖像的瓷器、漆器、竹刻、銅器、版畫等各類精彩文物,帶領觀眾暢游中國傳奇的世界,解讀妙趣橫生的典故,透析圖像敘事的傳統,追索傳奇演繹的脈絡,也共同尋覓故事背后中華民族的文化風貌與精神特質。

  作為“對話世界”系列的第五個大展,上海博物館主策、聯手日本印象派藝術收藏重地POLA美術館及日本經濟新聞社,傾情呈現一場派對式的印象派藝術大展。這將是POLA美術館在海外最大規模、最高級別的展覽,亦是上海博物館首次全景式呈現印象派藝術的開端、發展、興盛以及對后世藝術持久影響的展覽。

  這場視覺盛宴不僅關注亞洲視角對印象派藝術的視覺和審美偏好,更以光影與自然為線索,串聯起印象派對於其后野獸派、立體主義乃至當代藝術的深遠意義,展示蘊藏於藝術之中永恆的創造力與革新精神。莫奈、雷諾阿、塞尚、凡·高、高更、馬蒂斯、畢加索、沃爾夫岡·提爾曼斯、杉本博司、草間彌生等跨越時代的三十余位藝術大家的作品猶如群星輝映,帶領觀眾沉浸在一場盛大熱烈的藝術派對之中。

  中華文明早期形態如何孕育?五千多年前龍形玉器有何含義?最早古國禮儀中心如何形成?中華民族“敬天法祖”觀念又源自何時?上海博物館2025年“何以中國”重磅展覽將要回答這些問題。

  紅山文化距今約6500-5000年,是遼河流域新石器時古學文化,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其以玉龍為代表的玉禮器、以“壇、廟、塚”為代表的禮制建筑,對中華傳統文化影響深遠。“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表明,以牛河梁遺址為代表的紅山文化率先邁入古國時代,孕育出中國最早的文明形態,充分實証了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體現出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與創新性。

  “龍騰中國:紅山文化古國文明特展”是上海博物館“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第四展。展覽將著眼紅山古國最高文明成就,匯聚遼寧、河北、內蒙古等地最新考古成果,系統揭示紅山文化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有望成為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紅山文化特展。

  固原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西周時此地名為“大原”,是華夏文化與草原文化的交匯之地,《詩經》中有周宣王“薄伐玁狁,至於大原”的記載。漢唐時成為絲綢之路上繁榮的商貿要沖。商旅往來,駝鈴悠悠,中西文化在此交融,編制成一幅絢麗的文明織錦。

  “熠熠華章:寧夏固原文物精品展”將呈現近300件固原出土的西周至隋唐文物精品,展示出古代固原文化交融的壯闊圖景。考古十大發現的姚河塬遺址出土卜骨名動天下,有力証實了分封於六盤山下的西周獲國的存在,也讓該遺址成為我國最西北甲骨文發現地。北周李賢墓出土玻璃器璀璨耀眼,閃耀著異域文化的智慧光芒,這些“絲路瑰寶”在固原留下獨特的歷史印記。隋唐史氏墓是我國發現的最為重要的粟特人墓地之一,墓中壁畫內容豐富,描繪出文化融合的生動畫卷。

  古銅器在經歷夏、商、周三代的輝煌璀璨后,逐漸淡出歷史的主流舞台。長期以來,宋、元、明、清銅器因貼上“仿古”的標簽,而較未受到學界的重視。然而“仿古”銅器自宋代興起,並在元、明、清各朝持續流行,其背后的內在驅動因素值得深思。以“考古”、“恢復三代”為初衷的仿古銅器,隨著時代風尚的變遷,發生了從廟堂走向民間的功能性質變,內中蘊含的社會意識值得我們關注。這些銅器從三代的固有符號中蛻變,衍生出全新的品類與功能,成為反映時代藝術風尚的重要指標1xbet。

  本次展覽依托上海博物館宋元明清銅器收藏,攜手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匯集歐、美、韓及國內多家重要博物館館藏,是近年來海內外最具規模的史詩級宋元明清銅器展,期待能帶給觀眾有別於三代銅器的獨特藝術魅力,並借由展品文物本身親炙宋元明清千年古銅的迷人風華。

  16世紀末至17世紀中期的明代晚期,中國文化和藝術的發展中出現突破傳統、開創文藝的新風,另一方面,當時開放的思想和蓬勃的海內外貿易1xbet,促使江南手工業的工藝水平達到歷史高峰,並生產出以工匠為核心的品牌。“浮世清音”特展通過展示晚明江南生產和流通的文物和藝術品,探討在新舊思潮沖擊和全球貿易帶來大量財富的背景下,江南地區城市居民如何於物質文化、思想、藝術三個層面享受精致的文化生活,使得江南成為清初有識之士的追憶對象。

  該展由上海博物館與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共同舉辦。360余件展品來自海內外多家藝術機構和重要個人收藏,其中上海博物館展出200余件展品,門類涉及瓷器、印章、玉器、漆木器、竹刻、文房四寶、書畫、古籍、青銅、繡品等。本展歷經多年籌備,是兩館多年密切合作的重要見証,也是港中大文物館新館擴建后的首個特別展覽。

  宋元明清時期的中國銅器,具有自身特色和獨特審美標准,對其他裝飾藝術也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次展覽將重點關注這一時期的中國銅器珍品,研究它們對於早期青銅禮器傳統的解讀、傳承與發展,同時結合同時期的漆器、陶瓷、玉器等,展現文人陳設清供中的懷古風尚與文化自覺,呈現中國晚期銅器這一門類文物的獨特藝術價值。

  本次展覽由上海博物館和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共同主辦,匯集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賽努齊博物館,以及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國內外重要機構藏品共200余件。

  本次展覽為兩館友好交流項目,2025年9月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閉幕后,展覽將移師上海博物館東館展出。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1xbet官网APP

Copyright © 2012-2018 1xBET Signup(中国) - 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773号-12

搜索